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活动

我院学生在北京市“我听亲人讲‘四史’”主题征文活动中取得佳绩



今年上半年,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通知要求,我校开展了“我听亲人讲‘四史’”主题征文活动。在广泛征集、学院推荐和学校遴选的基础上,共推荐20篇优秀作品参加北京高校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裴霁雪的作品《自行车载过的那段岁月》荣获校一等奖(全校仅三名)并获北京市三等奖。

获奖作品原文

自行车载过的那段岁月

——我听亲人讲“四史”

爷爷家的储物室里放着一辆年久失修的自行车,虽然锈迹斑斑,但总透着一股子精神劲儿。早已上不了路的他静静地靠在墙角,默默地陪伴着老人,和年轻时一样。喜欢喝酒的爷爷略带醉意时总会叨叨起这辆自行车,以及他和这辆自行车度过的那段漫漫青葱岁月。

爷爷从小生活在成都的一个小镇里,他出生的四十年代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很多的城市还是荒野,即便太阳每天都在升起,也不能抵挡那种猛烈的颓势和哀凉,天灾人祸下,生存下去便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愿望。终于,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也正是这一年,爷爷入了小学。那时的事情已经太遥远了,爷爷早已记不清了,但每每谈及那位从大城市来的国文先生时眼里总闪着亮光,因为先生总是骑着一辆他从未见过的名叫自行车的东西。后来爷爷去县城里念了中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去学校的路得走上大半天,自行车便成了爷爷心心念念的宝贝。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自行车也走下了稀缺品的神坛,终于,在爷爷工作的第二年,拥有了他幻想了整个少年时代的自行车。从此,这辆自行车便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工作的第三年,爷爷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校离爷爷家很远,每次去都只能骑自行车。爷爷常常感叹道从前只知道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而在这里,才真正的认识了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洗涤和升华。那时候党员没有现在这么多,入党流程也没有现在这么规范,但共产党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壮大,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他真切的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骑自行车驮米驮面也是爷爷最常谈及的趣事。那个年代实行计划经济,粮食必须凭票购买,他每个月领到粮票便去粮站排队领粮食,再用自行车驮回家。在那个粮食稀缺,自行车还不普及的年代,他一路上总会惹来不少羡慕的眼光。那时需要凭票购买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日用百货。在吃穿用的方方面面,票证严格地控制着人们的欲望,把中国人纳入全国统一的分配制度之下。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物资的逐渐丰富,爷爷篮子里的粮食越来越多,路上狭路相逢的车友也越来越多了,自行车仿佛已经成为年轻人上班的必备品。再到后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他们终于实现了购物自由。

爷爷骑着自行车上班,骑着自行车接奶奶下班,接爸爸放学,他驶过的地面从泞泥小路变成石子路再变成了柏油路,他路过的地方从荒地变成粮田再变成了城市。在自行车上,爷爷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书写了他的青春故事,也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迅速发展。

爷爷退休了,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储物间安享晚年。但爷爷仍喜欢去那棵他曾经无数次骑车路过的黄葛树下坐坐他说这树终年长青,只是总是在太阳初盛、万物生长、夏日开始绵延的五月,在某个时候极迅速地在三两天之内掉完所有的叶子,再长出新叶。这是这棵黄葛践行自己的生活哲学,巧妙地和环境相适应,告诫我们也应如此。时代已经褪去了属于过去的旧叶,渡过那短暂严寒岁月,正在迎来新生与新一轮的枝繁叶茂,中国也如是。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便是这长青树木养料的提供者,面对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

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祖国已经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汽车也替代自行车成为了代步工具的首选。作为出生在这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同样也无比珍惜这样美好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既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受益者,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历史任务的接棒者。去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B站推出了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后浪》。《人民日报》在《后浪》点评中说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青春。时代的馈赠、个人的探索,汇聚成青春的蓬勃、生命的丰盛。一次与青年的对话,让人沉思青春的价值、成长的意义。”《后浪》给予了大众一个看待当代青年的平台和视角。每一个青年人都并非全然相同,我们也无法用一个笼统的词语来概括这样一个多元而丰盛的整体,但我们都在时代筑成的大背景下撰写自己的故事,我们只有切实做到了和历史同方向,和时代同步伐,和人民同命运,只有将祖国和民族的需要,社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只有将自己的小我融于祖国的大我之中,才能活出自己精彩的青春人生,用自己的故事造就这个万花筒般绚烂的时代。